隨著股市下跌,十月情緒轉為負面



亞洲和歐洲股市週五大幅下跌,其中中國領跌,其 9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沒有成長。市場分析師表示,中國嚴峻的經濟統計數據可能加劇人們對全球經濟的擔憂。

去年 10 月,由於美國消費者對通膨的擔憂,消費者信心下降了 7%。如果我們考慮到前兩個月的穩定態度,這種下降是值得注意的。雪上加霜的是,個人財務評級驚人地下降了 15%,這主要是由於對通貨膨脹的擔憂日益加劇。

似乎這還不夠,明年商業狀況的預測下降了 19%。

股市屈服於通膨擔憂

強勁的通膨數據可能迫使聯準會在較長時間內將關鍵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以控制通膨,這已經引起了投資者的警覺,正如今天的股市表現所表明的那樣。

週五,中國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弱於預期,顯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前景疲軟,中國、日本和香港的亞洲市場指數下跌。此外,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下降了2.5%。中國基準滬深300指數下跌1.05%至3,663.41點。

香港基準恆生指數週五下跌 2.3%,結束了為期六天的多頭市場。明年通膨預期從 3.2% 升至 3.8%,為 2023 年 5 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這一比例大大超過了疫情前2.3-3.0%的範圍。上升趨勢顯示通膨仍是動搖消費者和市場信心的重要因素。

然而,長期通膨預期略有上升,從 2.8% 升至 3.0%。儘管增幅不大,但在過去 27 個月的大部分時間裡,這一比率仍保持在 2.9-3.1% 的範圍內,仍然高於疫情爆發前觀察到的 2.2-2.6% 的範圍。

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揮之不去,包括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這可能會影響全球石油供應,但投資者情緒仍然保持謹慎樂觀。然而,市場分析師認為,這種擔憂可能有些言過其實。

此外,人們普遍認為,公司很有可能超出預期收益,特別是在技術和工業領域。

TradFi 和 DeFi 市場表現比較

就像傳統金融市場一樣,隨著週末負面效應的發揮,加密貨幣市場也出現了虧損。比特幣價格呈現上升通道模式,阻力位為 28,000 美元,上升支撐位為 26,750 美元。

10月6日至12日,以太幣價格下跌7%,觸及7個月低點1,520美元。儘管 10 月 13 日小幅回升至 1,550 美元,但各種指標表明投資者對以太坊的信心和興趣正在減弱。

這一趨勢有可能表明人們對加密貨幣普遍缺乏興趣,因為谷歌對「以太坊」的搜尋量已降至三年來的最低水平。自 7 月以來,以太坊的表現落後於整個山寨幣市值 15%。

觀察到的比特幣盤整期遵循兩個相互矛盾的市場催化劑:對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美國獲得批准的可能性的預期,以及對美國奉行的「長期較高」利率策略的擔憂美國聯邦儲備。

分析師表示,比特幣 ETF 的採用將刺激市場需求高達 6,000 億美元,這將對 BTC 的價格產生積極影響。相反,更持續的通膨增加了聯準會未來維持高利率的可能性,這可能會損害比特幣等波動性較大的資產。

影響以太幣價值的一個值得注意的事件是 Cardano 創始人 Charles Hoskinson 在 2018 年發表的關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任 William Hinman 將以太幣歸類為非證券資產的聲明。此外,以太坊聯合創始人霍斯金森 10 月 8 日表示,監管機構的決定受到了「偏袒」的影響。

此外,參與網路驗證過程的投資者對質押以太坊的興趣已經降低,因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收益率從 4.3% 降至 3.6%。這種變化與燃燒機制活動減少導致 ETH 供應量增加同時發生,扭轉了普遍的稀缺趨勢。

10 月 12 日,法國中央銀行下屬的監管機構(ACPR)強調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高度集中化」的風險。這一發展加劇了監管方面的擔憂。為了保護用戶,ACPR 報告建議制定專門的法規來管理智能合約的治理和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