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談論的中美隔閡



就美中動態而言,緊張局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在主流討論的表面之下,一種不同類型的疏離正在隱現:金融分歧很可能會重塑未來幾年的全球投資模式。

私募股權領域的流沙

深入私募股權的世界,你會發現「配售代理商」的角色已經引起了驚人的爭議。

這些中介機構的任務是吸引美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進行交易,但現在卻面臨如此強烈的阻力,甚至近乎徹底的敵意。

越來越多的猶豫不決是顯而易見的:推薦在中國市場進行投資不再僅僅被認為是有風險的,還被認為是不知情的,而且對一些人來說,是不愛國的。

整集的背景都是喬·拜登總統的議程,這也無濟於事。禁止美國私募股權投資中國某些產業的計畫正在進行中。

包括紅杉資本和紀源資本在內的投資界主要參與者正在積極釐清中美之間的商業實體。

此外,中國採取的反間諜措施、數據法以及針對美國公司的針對性突襲搜查等行動加劇了投資者的焦慮。

對一名駐香港銀行家實施旅行禁令的故事,加上眾議院指責貝萊德可能向中國軍方提供援助,這些都加劇了一個正在迅速加劇的陰謀。

再加上如果中國對台灣採取激進行動,潛在的製裁可能會迫在眉睫,你就會面臨不確定性。

投資者擔憂:美元現在擔心走向何方

對於北美投資者來說,向中國私募股權注入新資本的想法似乎越來越成為過去。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考慮將過去基金的收益再投資到家族企業,但這些案例正在成為例外而不是規則。

如果不是因為一個關鍵細節,這種猶豫可能會被擱置:北美投資者今年佔全球私募股權投資總額的 50%。

鮮明對比顯示,專注於亞太地區的基金今年僅籌集了 620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1,730 億美元大幅下降。

近年來積累了大量專注於亞洲的資金的公司現在發現自己處於不穩定的境地。雖然許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印度,但完全避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一個難題。

此外,投資人情緒也存在明顯分歧。儘管一些美國利益相關者正在撤退,但非美國股票基金、特別是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一些投資者正在積極尋求擴大對中國的投資。

平衡這些相互競爭的利益需要靈活性。一些收購集團被要求提出排除中國因素的創新計畫。

此外,美國投資者正在提高門檻:他們希望對中國對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進行更嚴格的控制,無論基金的配置如何。

人們呼籲將中國集團的出資額控制在總資金的 10% 以下,這種對中國金融影響力日益增長的不信任顯而易見。

這種猶豫會產生影響。現在,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資本的接受導致他們支持針對這些中國利益相關者採取限制性措施。

例如,他們經常被剝奪在顧問委員會中擔任關鍵角色或被收購實體的共同投資機會。

美國和中國在私募股權領域的脫節並不像其他領域那麼明顯。然而,它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一缺口標誌著全球資本流動模式的預期轉變,迫使交易者重新調整策略。

這些專業人士現在發現自己在為一群多元化的全球投資者提供經紀服務,而這些投資者的首要任務越來越政治化。

忽視這種金融裂痕就等於忽視美中傳奇中的關鍵一章,這一章預計將在未來幾年重新定義全球投資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