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拜登將期待印度和俄羅斯遏制中國



因為拜登將期待印度和俄羅斯遏制中國

美國拜登總統必鬚麵對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美國對華“全球戰略”的定義。卡洛·吉恩將軍的分析

美國新總統喬·拜登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美國對華“全球戰略”的定義。經濟增長會激起獨裁中國政權民主化和開放的樂觀政策失敗了。特朗普通過貿易制裁和技術禁運遏制和折疊中國的政策也失敗了,就像蘇聯在冷戰中所做的那樣。人們還相信,尤其是在“貿易大國”歐洲還活著的那種信念,削弱了北京面對美國的重擔,而歐盟可以“大聲疾呼”並繼續從與中國的貿易中受益。

憑藉他的單邊主義,特朗普不僅沒有尋求美國的歐洲和亞洲盟友的支持,而且還公開地將他們視為對手,即使不是美國戰略保護的叛徒和奸商。這項政策的結果是災難性的。美國盟國已與中國達成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現在貿易的發展使他們不願對北京施加任何壓力。拜登重建某種西方凝聚力以面對中國的世界霸權野心的道路無疑是艱難的。也許唯一的重要聯盟仍然是四方聯盟,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儘管美國擁有戰略優勢,但美國擁有6,000枚核彈頭,而中國大約只有300枚核彈頭,因此,有意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阻礙中國自由進入海路的地理位置。但是,事故之後的升級仍在繼續,特別是在南中國海和台灣。

無論是在印度太平洋體系中,還是在美國及其傳統聯盟內部,都發生了地緣政治變化,極大地使拜登確定與北京打交道的任務複雜化。他也許被說服了,對美國而言,危險不僅僅在於中國的成長,還在於中國的威權主義及其對經濟的國家控制。中國不是蘇聯。它沒有表現出系統上的脆弱性,它是“杜魯門主義”和冷戰期間直至經濟崩潰之前對蘇聯帝國的控制的基礎。美中之間的對抗首先是自由民主與國家資本主義的威權主義之間的對抗,儘管它對全球化的經濟開放。它涉及經濟部門,尤其是技術部門。美國祇有在其歐洲和亞洲盟友的全力支持下才能取勝。只有在美國重新獲得一些內部凝聚力並恢復其國際聲譽之後,這一目標才能實現。說起來容易,但很難做,還因為“特朗普”並沒有隨著特朗普的失敗而消失。對於許多美國人而言,“美國第一”的魅力仍然存在,只有美國部分削弱了它的吸引力,拜登宣稱它已經回歸,並在其持懷疑態度的盟友中引起了熱烈的掌聲。

面對美國的不確定性,中國的“大戰略”是明確的。自本世紀初以來,有人提出從美國的亞太體系開始侵蝕美國的霸權,現在該體系擴展到印度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北京採用了多邊主義,並藉助“絲綢之路”,趨向於將整個歐亞大陸圍繞中國經濟和金融統一起來。它還訴諸所謂的“債務陷阱”,從不再有能力返還中國信貸的國家購買戰略資產。最近,“債務陷阱”被證明是一種飛旋鏢。北京已經大大減少了國際清算銀行的貸款,有利於國內市場,採取了基於內部消費而不僅僅是出口的“雙重流通”政策。它還旨在使其能夠更好地抵抗“貿易戰”和西方工業在中國供應鏈中日益脆弱的地位。

從長遠來看,習近平指出了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在這一年,中國將成為世界領先大國,而解放軍則有能力贏得全球衝突。多邊主義和安靜或和平崛起已被日益增加的侵略和宣布的霸權願望所取代。北京已經在其近郊採取霸權政策。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和流行病加速了它的發展。當然,關於這項政策的成功還有很多問題。由於成功控制了大流行病及其“健康外交”,北京軟實力的增強將產生什麼影響?中國能否克服人口和生態方面的困難以及城鄉之間的差距?正在進行的軍事現代化的真正目標是什麼?歐洲,俄羅斯和印度將遵循哪些政策?

特朗普的“不穩定”單邊主義在美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盟國之間造成了緊張局勢。他們的經濟競爭已被地緣政治競爭所同化。美國退出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談判,導致他們與北京達成了不包括華盛頓的協議( CPPP和CPPP)。羅伯特·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在本世紀初提出的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有機理解的可能性,即``Chimerica''或G-2,這構成了中國過早加入WTO的主要原因。正如基辛格所說,在科學怪人中消失了,正在轉變中國。類似的緊張局勢也經歷了跨大西洋關係。歐洲的反應是在美國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在柏林的壓力下與北京達成了《綜合投資協議》。

拜登將面臨美國影響力的侵蝕。關於是否和如何與美國傳統盟友“修補”以及有多少輿論和國會願意“付出”以實現這一目標以及達到何種程度的爭論一直很激烈。也許,它將不得不專注於與印度達成協議,與其一再表達的信念背道而馳,像特朗普和馬克龍提議的那樣,尋求與莫斯科達成協議,以阻止其成為北京的盟友,儘管它擔心會與印度達成協議。 “黃禍”。

第二,北京在抗擊流行病方面的成功及其向許多國家提供的大量醫療援助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威望和影響力。它們導致了西方和美國國際聲望的下降,並導致了威權制度方面的自由民主政體的危機。他們的反對代表了與中國形成對比的重要意識形態組成部分。拜登將“支持民主與人權的“十字軍”置於美國“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對大多數非洲和拉丁美洲最不發達國家而言,吸引力似乎仍然不夠今天在流行病,經濟和糧食危機以及缺乏足夠的統治階級中掙扎。

實現民主政體的統一是任何有效的華盛頓對華戰略的前提。與冷戰相比,要實現這一目標要困難得多。首先,因為中國比蘇聯強大得多,也沒有那麼脆弱。它具有更熟練和更靈活的統治階級。他知道如何精通地使用“分而治之”策略。其次,因為美國內部分歧很大。像冷戰期間那樣的兩黨外交政策是不可能的。第三,因為大多數美國人堅信盟國正在利用它們。這個問題比冷戰時期更為棘手。戰略競爭與經濟利益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第四,戰略關鍵技術也是雙重的。戰略禁運將不可避免地侵蝕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夥伴關係。這也取決於中美之間對抗的特徵。除了軍事以外,它還具有經濟,金融和技術優勢。第五,美國對盟國施加共同規則的能力,例如對戰略技術或供應鏈禁運實行第二種域外制裁,這比過去要少得多。唯一允許美國“懲罰”偏離華盛頓決定的因素的部門是歐元兌美元的脆弱性(從對伊朗的製裁恢復中可以看出)。

拜登在最近的Wehrkunde會議和倫敦的七國集團(G-7)上莊嚴宣布美國回來之後,將採取一系列漫長而艱鉅的舉措,這將使人們普遍認為,美國脫離世界事務的必然性和美國的不願意恢復民主的傳統領導地位。


這是在 Mon, 22 Feb 2021 10:50:10 +0000 在 https://www.startmag.it/mondo/perche-biden-guardera-india-e-alla-russia-per-contenere-la-cina/ 的報紙 “Scenari Economici” 上發表的文章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