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間,美國對來自中國的數千億美元進口商品徵收10%至25%的關稅。這些關稅嚴重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增加了美國企業的投入成本並推高了消費者價格。由此造成的破壞導致製造業就業人數下降、投資不確定性加劇以及全球供應鏈發生重大變化。許多公司沒有將生產帶回美國,而是將供應鏈轉移到墨西哥和越南等其他國家。因此,國內產出和就業的預期成長幅度不大。
里士滿聯邦銀行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關稅每增加10%,生產者價格通常會上漲約1%。鑑於 2018-19 年平均有效關稅率上升,這意味著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約 0.3%。雖然這些關稅透過增加受保護部門的就業提供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經濟利益,但最終為美國經濟帶來了淨損失。 2019 年的一份工作文件發現,關稅為依賴進口商品的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約 510 億美元(約佔 GDP 的 0.27%)的損失,儘管考慮到受保護部門的就業增長,淨損失縮小至約 72 億美元,約佔 GDP 的 0.04%。
此外,儘管關稅增加了特定受保護部門的就業,但由於企業面臨更高的生產成本,導致就業相對下降約1.8%,相當於嚴重依賴進口投入的部門失去了約22萬個工作機會。考慮到中國對美國出口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以及隨後的經濟影響,2024年的一份工作文件估計,就業總減少額將上升至約2.6%,相當於約32萬個就業崗位
更不用說對美國消費者的負面影響了。舉幾個例子,美國約有60%的蔬菜消費來自墨西哥,美國煉油廠加工的原油25%來自加拿大。美國80%的玩具也來自中國。這些產品和許多其他產品將使美國人花費更多。但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美國工業也會間接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汽車製造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將加拿大從美國的供應鏈中剔除,那麼用於製造汽車的零件就會減少。即使是美國製造的零件也沒有用,因為你沒有加拿大製造的零件。例如,更換僅福特在某些車型上使用的引擎的一部分對公司來說並不容易;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川普提出的聯邦政府將有數千億美元額外收入的論點也值得懷疑。
僅根據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 2024 年的進口數據,假設需求保持不變,宣布的關稅可能會使美國關稅總收入增加約 3,000 億美元。然而,這並沒有考慮到,由於製造商試圖從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採購產品,對受關稅影響地區的進口需求可能會下降。這對於與消費者相關的行業來說可能尤其嚴重,因為美國消費者繼續受到通膨的擠壓,並尋求減少對價格上漲商品的需求。
考慮到需求減少和潛在的替代效應,最終的收入成長可能遠低於上述 3,000 億美元。因此,考慮到它最終會對美國經濟帶來多少負面影響,很難認為這場關稅戰真的會持續下去。華爾街的崩盤就是最明顯的證明。更有可能的是,了解美國總統和他與生俱來的暴利行為,它是一種純粹的談判武器(也夾雜著一些宣傳)。喬治亞·梅洛尼是對的,當她邀請我們不要戲劇化時,她似乎再次證明了她是最明智的歐洲領導人之一,最重要的是,幾週來她一直希望與美國進行談判,並且不會發生對歐洲來說是災難性的正面衝突。
這是在 Fri, 04 Apr 2025 06:00:24 +0000 在 https://scenarieconomici.it/ecco-perche-i-dazi-colpiscono-piu-gli-usa/ 的報紙 “Scenari Economici” 上發表的文章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