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納爾迪:川普的職責是治療病態經濟的苦藥



在美國對全世界施加的責任這一主題存在如此多的混亂之際,安東尼奧·瑪麗亞·裡納爾迪教授在 RadioRadio 上發言,用清晰易懂的語言為每個人澄清了這個話題。

訪談涉及一個經常受到膚淺解釋的複雜話題:川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裡納爾迪並沒有將此舉視為衝動或非理性行為(正如我們在主流中經常聽到的「川普是個瘋子」),他的目的是揭示潛在的經濟和政治邏輯,這種邏輯深深植根於選舉承諾和當代全球化的動態中。

這位教授的分析圍繞著一些關鍵點展開,旨在對推動美國採取保護主義措施的原因提供更細緻和更具體的理解。

裡納爾迪論點的根本出發點是,關稅政策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一時興起。相反,這是唐納德·川普在競選期間做出的具體承諾的直接後果:將工業生產和就業機會帶回美國(“回流”) 。這項承諾回應了幾十年來生產非本地化所產生的普遍不適。 Rinaldi 解釋說,在過去 25-30 年裡,許多美國公司因生產成本(尤其是勞動成本)大幅降低而將工廠遷往國外。

這種現象導致了裡納爾迪所定義的美國工業結構的“沙漠化”,導致工廠關閉和數百萬高薪工作崗位的流失。他強調,美國的情況與義大利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情況並無不同。

裡納爾迪解釋了非在地化的經濟原因(例如 iPhone、牛仔褲):跨國公司透過降低工資極低且幾乎沒有保護的國家的生產成本來尋求競爭優勢。他強調了計件工作和童工等做法,並以牛仔褲為例,該牛仔褲在亞洲的生產成本為 1 歐元,而在義大利的成本為 6 歐元。

裡納爾迪認為,關鍵的一點是,透過非本地化實現的生產成本的巨大節省並沒有讓消費者受益。公司在西方市場上保持銷售價格不變,將節省的資金轉化為自身及其股東的更大利潤。裡納爾迪將這種情況定義為「雙重敲詐」:原籍國的工人失去工作,消費者無法從較低的價格中受益,而公司則透過剝削低成本的外國勞動力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裡納爾迪分析了全球宏觀經濟情勢:許多國家的目標是實現貿易順差(出口多於進口),造成失衡,因為必然有人出現赤字。經濟理論預測,這些失衡會透過匯率自動修正:順差國家的貨幣升值(使其出口更昂貴),逆差國家的貨幣貶值。裡納爾迪以德國-美國的例子和歷史上的菲亞特-大眾案例來說明這一點,在該案例中,義大利公司由於里拉貶值和馬可升值而征服了德國市場。

然而,中心點是,根據裡納爾迪的說法,由於金融和貨幣因素,這種透過貨幣兌換實現的再平衡機制在最近的全球化中並沒有發揮作用。美國赤字等失衡現象依然存在。

面對這種「自然」機制的失敗,裡納爾迪將川普的職責解釋為一種人為的、直接的、但也不可避免的干預。關稅旨在透過提高進口產品的價格來刺激購買國內產品,並推動外國公司在美國生產以避免稅收,從而創造就業機會。因此,關稅被視為一種「原始」工具,可以迫使並非自發性發生的貿易再平衡,並保護美國經濟免受非本地化的影響。

以下是採訪影片:

關於

Rinaldi教授專訪全文

我們聽說川普的關稅:有些人認為他瘋了,有些人則認為他很好。讓我們試著澄清一下。川普這樣做的原因非常簡單,但我沒有聽到任何人解釋清楚。我們要理解為什麼美國政府突然決定改變遊戲規則。川普並不是有一天早上醒來,出於厭惡而決定對所有人徵收關稅。他這樣做是有特定原因的,這也是他競選的基礎。

川普透過向美國人承諾,如果當選,他將盡一切可能將商品生產帶回美國,從而贏得了選舉。事實上,在過去 25-30 年裡,大部分生產已轉移到其他國家。這導致了美國工業體系的沙漠化:公司倒閉,就像在義大利發生的那樣。公司前往其他地方生產,在那裡他們發現了更大的經濟便利。

顯然,如果一家公司在美國關閉,停止支付美國工資,並在工資和基礎設施成本低得多的中國或印度開業,它將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我們以iPhone為例:為什麼它是在中國生產的?因為計算表明,在那裡生產比在美國生產具有顯著的優勢。

但要小心,這裡有一個關鍵點:如果像蘋果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但這適用於任何其他公司)透過降低20%、30%或40%的生產成本獲得優勢,它並不會降低市場上的售價。福利完全歸公司所有,不會轉移給公民。

我們以「瑪麗亞夫人」為例:當她去市場為兒子或侄子買一條15歐元的廉價牛仔褲時,這些牛仔褲是在印度或中國生產的,公司的成本可能不超過1歐元。為什麼?因為在這些國家仍然存在計件工作,童工受到剝削,而且不存在我們所面臨的社會成本。計件工作是按件計酬而不是按小時計酬,是一種剝削形式,整個家庭都不知疲倦地工作以達到所需的生產配額。他們越早完成,就越早得到報酬,你就會了解剝削的程度。

這條褲子在義大利生產時,公司的成本不是 1 歐元,而是 6 歐元。為了始終以 15 歐元的價格出售它們,該公司的利潤更加有限。透過以 1 歐元生產,但始終以 15 歐元出售,該公司極大地提高了利潤,讓投資者感到高興,而投資者往往對失業或勞動力剝削等社會後果不感興趣。也許這些人擁有這些公司的股份,然後上街示威爭取工人的權利。

因此,這種不受監管的搬遷不僅造成了西方國家的失業人員,而且還讓公司以犧牲工人(包括在這裡失業的人和在其他地方受剝削的工人)為代價來增加利潤。這些公司將利潤差收入自己的腰包。

讓我們回到美國,介紹一個與沒有一定規則的極端全球化相關的簡單概念。一種經濟模式已經建立,所有國家都渴望生產超過消費,以便出口。一個國家的財富似乎是透過出口和進口之間的差額(商業盈餘)來衡量的。但如果每個人都想出口多於進口,那他們會把多餘的東西賣給誰呢?應該有一個平衡:我生產我最擅長的東西然後賣給你,你生產你最擅長的東西然後賣給我。

當失衡出現時,正如第一門經濟學課程所教授的那樣,自然的再平衡機制應該透過匯率進行幹預。舉個例子:德國有龐大的貿易順差,它的出口遠遠超過進口,例如對美國的出口。他出售自己的汽車(奧迪、大眾、梅賽德斯)並獲得美元作為交換。這些美元的一部分用於購買原材料,但大部分作為附加價值,被兌換成歐元(首先兌換成馬克)。

繼續出售美元購買歐元應該會導緻美元貶值和歐元升值。結果,德國產品(例如汽車)對美國人來說會變得更昂貴,購買起來更不方便。如果奧迪的價格是福特的兩倍,美國人會更喜歡福特。還記得Fiat Uno 是歐洲最暢銷的汽車之一嗎?不是因為它是最好的,而是因為,由於里拉的匯率比德國馬克更優惠,所以它物有所值。德國人沒有購買大眾汽車,而是購買了菲亞特汽車,因為它的價格是大眾汽車的一半,而且品質同樣好。

從理論上講,這種機制應該會導緻美國人不再方便購買德國產品,從而實現貿易再平衡。然而,這種透過匯率自動調整的情況近幾十年來還沒有發生過。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

然後川普說:「我現在就處理這件事。」看到這種貿易失衡正在損害美國經濟,他決定徵收關稅。這是一種說法:你的商品在我的市場上價格會更高,因此美國人會減少購買,並更喜歡美國製造的商品。或者,你,德國公司,如果你想在這裡賣東西,就把你的工廠搬到美國,讓美國人工作。


電報
感謝我們的 Telegram 頻道,您可以隨時了解新經濟情景文章的發布。

立即報名 ⇐


頭腦

文章《裡納爾迪:川普的關稅,治療病態經濟的苦藥》來自《經濟情景》


這是在 Wed, 09 Apr 2025 09:00:53 +0000 在 https://scenarieconomici.it/rinaldi-i-dazi-di-trump-amara-medicina-per-curare-leconomia-malata/ 的報紙 “Scenari Economici” 上發表的文章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