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關稅道路上採取的經濟政治戰略與美國視自己為獵物的重商主義有很大關係。讓我們了解最新的發展如何適應當今的全球格局。
美國的關稅很容易解釋:這解釋了為什麼川普想要改寫全球貿易規則
近年來,美國——特別是在唐納德·川普擔任總統期間——重新啟動了一項看似過時的經濟戰略:關稅,即對進口產品徵收的稅款。目標?糾正嚴重的經濟失衡:美國的購買量遠超過銷售量,累積了巨額貿易逆差。
但這項選擇的背後不僅僅是簡單的財政策略。這是一種真實的世界願景,其靈感源自古老的經濟學說:重商主義。
什麼是重商主義(它與今天有什麼關係)
《經濟學解釋簡單》一書的第六版描述了一幅廣闊的圖景,但作為總結,你只需要知道重商主義誕生於 16 世紀和 18 世紀之間,它基於一個簡單的原則:如果一個國家的出口多於進口,那麼它就會變得更富有。當時人們累積黃金,而今天的目標是銷售更多、生產更多、保護貨幣的價值。為此,需要採取行動,其中之一是貿易壁壘,例如關稅( 了解更多)。
這種邏輯掩蓋了國家之間的合作,而完全專注於競爭:每個國家都試圖捍衛其內部市場並限制對外國的依賴。
從荷蘭到中國:重商主義作為地緣政治武器
重商主義誕生於十七世紀末,是對當時世界領先的商業和經濟強國荷蘭霸權的回應。從現代角度來看,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人想起今天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情況:主導大國試圖捍衛自己的地位,抵禦新興競爭對手,而後者則試圖超越它。
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生產工程的第一個例子開始發展,即以較低成本生產商品的系統,以抵消荷蘭的優勢。強大的機隊、策略地理位置和全球商業網路構成的優勢。法國、德國,甚至後來的英國,都試圖透過一切可能的經濟和政治手段來模仿和超越荷蘭。
正是在那個時期,第一個經濟和金融戰爭戰略誕生了,被用作武裝衝突的前廳。現代超級大國的概念在這裡形成:軍事力量已經不夠了,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來支持,而這是透過貿易順差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透過向國外出售的產品多於購買的產品。然後將利潤(黃金或資源)用於資助軍隊和實際戰爭。
即使在今天,重商主義仍然存在,儘管形式更加精緻。例如,中國和俄羅斯正在非洲尋求經濟和軍事擴張,尋求獲得原料和新市場的機會。同樣,德國將歐洲變成了一種“量身定制的經濟區”,其他國家(通常經濟較弱)在那裡購買其產品並採取有利於其的規則。
就美國而言,由於美元的中心地位,歷史上其霸權是建立在兩大支柱上:軍事實力和貨幣實力。它是帝國主義的一種形式,將武裝力量與對全球貨幣和金融市場的控制結合起來。但今天這個策略已經不夠了。
與羅馬帝國一樣,美國也面臨根本危機。羅馬一旦耗盡黃金來從外部購買資源和商品,就不再能夠維持其戰爭機器。同樣,今天的美國發現自己的美元越來越不穩固,通貨膨脹嚴重,並且不再得到真正富有成效的經濟的支持。他們繼續進口大量商品和資源,但卻沒有生產足夠的商品和資源。
然而,有一個根本的區別:今天有信貸、貿易餘額等——一個即使沒有現金也可以購買的系統。這開闢了新的捷徑。例如,唐納德·川普曾試圖利用貿易關稅來限制進口並重振國內生產。這是全面的重商主義舉措:保護國內產業,阻止競爭對手(如中國)的崛起,並試圖延長美國經濟帝國的壽命。
總而言之,歷史似乎在重演。重商主義從未消亡:它只是改變了形式。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捍衛或獲得全球權力的首選經濟武器。
美國為何恢復關稅
假設我們都知道什麼是關稅(對於那些想重溫記憶的人,我們建議閱讀本文的第一部分)在美國,問題很明顯:幾十年來,許多公司將生產外包給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電腦、鞋子、電話:一切都來自國外,通常來自曾經是美國的工廠,現在位於遠東,那裡的工作成本很低,工人的權利實際上被消除了。這使得國家生產結構變得貧困,貿易逆差增加,並導致數百萬的就業機會流失。
這些關稅會使外國產品變得更加昂貴,迫使公民購買國內製造的產品。理論上,當地企業得到了保護,就業也得到了促進。但在實踐中,存在著開啟貿易戰的風險,因為其他國家反過來以關稅做出反應。
當貿易變成衝突時
一個例子是中國,多年來被指控採取不公平做法:它補貼自己的公司以最低價格銷售,殖民外國市場並導致競爭公司倒閉(了解更多)。美國為了自衛,徵收關稅。但中國做出反應,衝突連鎖蔓延,波及全世界。
另一個例子是德國,它在歐元區內建立了出口導向模式:從較弱的國家購買原材料,將其轉化為高價值產品,然後在歐洲和世界各地轉售。因此,它累積了大量盈餘,但卻沒有按照從《歐洲穩定公約》開始的歐洲規則的要求進行重新分配。結果呢?歐盟內部失衡,希臘或義大利等國家發現自己正在與表現優異的經濟體競爭,卻沒有保護自己的工具。首先是價格貶值,而歐元的固定匯率使得價格貶值變得不可能。
競爭力的成本
在義大利和其他南歐國家,多年來一直有人談論「 變得更有競爭力」。翻譯過來就是:削減工資以降低產品成本。但這種逐底競爭是有代價的:如果工人收入少,他們的消費就會減少。如果由於關稅而無法在國外銷售,或者因為人們沒有錢而無法在國內銷售,那麼經濟就會陷入停滯。正如義大利可能發生的情況一樣,在德拉吉-特里謝信函和蒙蒂政府之後,義大利發現自己的內部需求被破壞(用馬裡奧·蒙蒂的話),因此無法吸收因關稅而未售出的貨物。
川普、關稅和工業回歸
川普利用關稅不僅是為了保護美國工業,也是政治壓力的工具。例如,對於加拿大和墨西哥,他威脅要徵收關稅,以加強對移民的控制。再說一次:他試圖迫使外國以更低的價格出售產品,以免漲價給美國消費者帶來太大負擔。
在此過程中,它試圖將貿易再平衡的成本轉移給其他人,特別是外國工人,他們必須接受較低的工資才能保持競爭力。
但這些選擇背後還有另一個想法:川普希望將美國經濟的重點從金融轉向工業。削弱華爾街加強製造業和創造實質就業機會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聽起來像是:少數人的利潤減少,多數人的就業機會增加。
挑戰仍然存在
如今,關於關稅的爭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即使在歐洲,我們也開始討論「明智的」保護主義,特別是為了捍衛戰略部門。但風險始終是相同的:如果每個國家只考慮自己,全球貿易就會停止,價格上漲,合作就會減弱。
了解美國關稅背後的原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今時代的經濟衝突。因為,即使這些術語看起來很技術性,其後果也會影響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工作、薪資、價格、權利。在一個日益互聯的世界中,政府的選擇可能會產生比我們想像的更遙遠、更深遠的影響。
更多資訊請參閱《經濟解釋簡單》一書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些經濟動態及其影響,《經濟解釋簡單》一書提供了清晰易懂的解釋。 現在已經是第六版了,該卷已更新,包括最新的經濟發展,例如大流行的影響、透過超級獎金等措施實現的工業復興、烏克蘭戰爭和當前的貿易爭端。 此版本共有 500 多頁,採用豎排格式和黑白印刷,這些選項旨在改善閱讀體驗並降低成本。 立即預訂。
立即預訂
該書現在可以以 24.50 歐元的折扣價預訂,而不是 28 歐元,並且可以免費送貨。 現在訂購,您將在五月在家中舒適地收到它。
這是在 Thu, 10 Apr 2025 19:08:18 +0000 在 https://scenarieconomici.it/i-dazi-di-trump-spiegati-facile/ 的報紙 “Scenari Economici” 上發表的文章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