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 DeFi 的潛力:最終橋在比特幣未來中的作用



釋放 DeFi 的潛力:最終橋在比特幣未來中的作用

Bitlayer 的主要貢獻者 Charlie Hu 在接受 BeInCrypto 的獨家採訪中討論了比特幣橋接技術的未來,包括 Finality Bridge 和 BitVM Bridge。這些革命性的解決方案旨在解決比特幣在可擴展性、可編程性和 DeFi 整合方面的局限性,提供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跨區塊鏈生態系統轉移比特幣資產。

Hu 深入研究了傳統多重簽名設定與 BitVM Bridge 提供的創新信任最小化方法之間的技術差異。它還強調了 Finality Bridge 如何允許比特幣持有者參與 DeFi 活動,最終促進 DeFi 領域的成長並提高流動性。

Finality Bridge 和 BitVM Bridge 的作用

Finality Bridge 和 BitVM Bridge 代表了比特幣橋接技術的下一代發展。這些解決方案旨在提高比特幣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互動的能力,由於比特幣缺乏可編程性,這在傳統上一直是一個挑戰。 Charlie Hu 解釋說,BitVM Bridge 是第三代比特幣橋接技術。

「BVM Bridge 是第三代比特幣橋接解決方案技術。我們包裝了比特幣,它基於舊的多重簽名設置,這是一個簽名者聯盟,其中大多數人必須是誠實的。然而,很明顯,我們不能依賴打包的比特幣作為長期的橋接解決方案。我們需要新一代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信任,並且不依賴當前的多重簽名結構,將比特幣流動性從比特幣第 1 層 (L1) 連接到 EVM(以太坊虛擬機)或其他可編程環境。

以前的系統, 例如打包的比特幣,依賴舊的多重簽名設置,其中簽名者聯盟必須保持誠實以確保安全。然而,這種結構已被證明是不可靠的,並使用戶面臨潛在的風險。

「相較之下,BitVM 橋更加最小化。我們只需要信任一個誠實的簽署人,而該簽署人可以透過雙向掛鉤機制釋放資金,」胡繼續說道。

這項改進降低了惡意行為者破壞系統的可能性,並解決了近期事件(例如 Bybit 駭客攻擊)暴露的漏洞。與嚴重依賴多重簽名設定的打包比特幣不同,BitVM Bridge 使用比特幣腳本和雙向掛鉤機制來確保比特幣第 1 層 (L1) 和以太坊虛擬機器 (EVM) 環境之間的交易更加安全和高效。

在比特幣上啟用 DeFi

比特幣第一層在實現去中心化金融方面的限制是眾所周知的。比特幣 L1 不支援智慧合約,這意味著它無法促進借貸、自動化做市商、去中心化交易所或任何其他 DeFi 活動。比特幣基於 UTXO 的現金系統主要是為支付而設計的,但在更複雜的場景中卻難以實現可擴展性和多功能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Finality Bridge 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將比特幣連接到更可編程、信任最小化的環境,例如第 2 層解決方案。

「沒有這座橋,你就無法真正做 DeFi。比特幣 L1 沒有智慧合約功能或可編程性。您只能付款。為了實現比特幣 DeFi(比特幣持有者想要賺錢、參與鏈上期權、流動性質押和其他創意 DeFi 用例),您需要連接到一個可編程的、信任最小化的環境作為第 2 層解決方案。

比特幣 L1 的可擴展性受到每秒僅處理 7 筆交易 (TPS) 的能力的限制,這會導致網路擁塞。當用戶競相為有限的區塊空間付費時,這可能會導致高額費用和交易失敗。

「很多用戶在 2023 年的鑄造中都經歷過這種情況,」胡回憶道。 「人們支付了汽油費,但他們的交易失敗了,因為與支付較高費率的其他人相比,他們支付的費用太少。這導致了這樣一種情況:每個人都在努力支付更高的費用,但最終燒毀了他們的比特幣,交易不斷失敗。

Finality Bridge 透過讓比特幣與 Layer 2 解決方案互動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允許比特幣持有者參與 DeFi 活動並擴展其交易,而不受比特幣 L1 的限制。

Finality Bridge 的多功能性與未來

BitVM Bridge 的顯著優勢之一是它能夠將比特幣資產連接到廣泛的生態系統,包括 EVM 和非 EVM 鏈。透過最近與Arbitrum、Plume、Base、Starknet 和 Sonic 等鏈的合作,BitVM Bridge 將自己定位為未來跨鏈互通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Sonic 使用 Solana VM,這為整合 Solana 生態系統打開了大門,儘管它與比特幣有間接聯繫。

「我們的橋是多功能的,支援 EVM 和非 EVM 鏈,使其具有高度適應性,」Hu 說。 “例如,Sonic(使用 Solana VM)將我們與 Solana 生態系統連接起來,儘管是間接的。”

展望未來,該團隊計劃使用跨鏈互通協議(CCIP)整合多個區塊鏈網路。然而,主要焦點仍然是從比特幣 L1 到以太坊 L1 的低信任橋。這種前瞻性的方法使 Finality Bridge 能夠提供與不同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可擴展性和兼容性,從而推動更大的流動性,並允許比特幣持有者充分參與跨多個網路的 DeFi 活動。

透過信任最小化橋樑:比特幣的新典範

「信任最小化」一詞通常用於描述最終橋。雖然它並非完全無需信任,但它顯著減少了對多個簽名者保護比特幣交易的依賴。

過去,像 Bitcoin Wrapping 這樣的橋接解決方案依賴多重簽名設置,這要求大多數簽署者誠實。然而,最終橋只需要 BitVM 橋運營商的誠實簽署者,與舊系統相比,大大減少了對信任的依賴。

「人們認為它並非完全無需信任,爭議也由此產生,」胡承認。 「儘管有些人聲稱它是去信任的,但更準確的說法是『信任最小化』。它不是 100% 不信任,而是半不信任。我們仍然必須依賴 BitVM 橋接運營商中的誠實簽署者。例如,如果有 100 個運營商,我們只需要一個誠實的簽署人,即 1%。

信任模型的這種變化對於提高比特幣橋接解決方案的安全性至關重要。透過減少可信任方的數量並依賴單一誠實的參與者,Finality Bridge 提供了一種更具彈性的方法,確保用戶可以安全地在不同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之間轉移比特幣,而不必擔心由於簽名者不誠實而導致系統崩潰。

Finality Bridge 和本地產量生成

原生收益率的概念對於比特幣在 DeFi 環境中的成功至關重要。透過 Finality Bridge,Yield Bitcoin(Yield BTC)成為 DeFi 協議的積極參與者,提供流動性、質押和借貸機會。這種收益產生是本地的、鏈上的,這意味著它直接發生在 DeFi 生態系統中,而不是依賴鏈下或代幣化的收益系統。

「DeFi 本質上是圍繞流動性提供、質押、借貸等核心功能構建的,」胡解釋道。 “我們正在橋接 Yield Bitcoin,提供一對一鑄造的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將通過我們的橋樑進入各種 DeFi 協議,這使得 Yield BTC 能夠參與借貸、流動性池和其他 DeFi 資產,從而產生收益。”

BTC 持有者成為各種 DeFi 協議的流動性提供者,並賺取收益作為回報。

「這種收益是原生的、鏈上的,而不是代幣化或鏈外的收益系統。這是真正的回報,在 DeFi 中產生,不依賴激勵代幣或其他人為機制。

比特幣與 DeFi 的整合為希望參與借貸、流動性池和其他先進 DeFi 策略等活動的比特幣持有者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從而為 DeFi 領域的整體成長做出了貢獻。

Finality Bridge 對更廣泛的 DeFi 生態系統的影響

流動性是任何 DeFi 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 Finality Bridge 在該領域注入流動性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透過讓比特幣持有者能夠參與 DeFi 活動,Finality Bridge 有助於增加不同協議的鎖定價值總數 (TVL)。更高的 TVL 會帶來更繁榮的 DeFi 生態系統,最終使所有參與者受益,從個人用戶到開發者和機構投資者。

「簡單地說,沒有流動性,你就不可能擁有 DeFi,」胡說。 「無論協議多麼創新,如果沒有流動性,它就無法發揮作用。你需要初始流動性,並且需要從使用者、鯨魚和其他來源吸引更多流動性。

在比特幣在 DeFi 中發揮作用的更廣泛背景下,Finality Bridge 正在幫助比特幣從以支付為中心的資產發展成為去中心化金融行業的完全整合參與者。隨著比特幣在 DeFi 中變得更容易獲取和使用,它將吸引更多的流動性和用戶,進一步加強生態系統並為其長期成長做出貢獻。

最終橋接收者

Finality Bridge 服務於廣泛的用戶,包括個人 DeFi 參與者、開發者和機構投資者。從零售角度來看,該橋針對的是熟悉借貸和質押等 DeFi 概念的 Web3 錢包用戶。對於機構來說,雖然討論仍在進行中,但在產生收益的產品方面存在合作潛力,特別是如果質押比特幣 ETF 成為現實的話

「我們針對鏈上 Web3 錢包用戶開展活動,他們代表零售端:了解借貸、質押和其他 DeFi 用例等概念的 DeFi 用戶,」Hu 說。

該團隊也正在為比特幣 ETF 質押批准的可能性做準備,確保一旦監管環境有利,就可以快速與機構接洽。

“一旦獲得批准,我們必須準備好簽署的諒解備忘錄、經過驗證的用例證明、案例研究和跟踪記錄,以便我們能夠快速打開商業機會。”

這篇文章《釋放 DeFi 潛力:最終橋在比特幣未來中的作用》首先出現在BeInCrypto上。